眼下正是玉米和大豆晾曬季節,記者在一些地方采訪時發現,許多農民把收獲的玉米、大豆曬在公路上。這不僅造成糧食的污染和質量下降,還影響了交通安全。采訪時,當記者詢問為什么不購買糧食烘干機時,幾名農民告訴記者,現在小麥烘干設備最便宜的也要10多萬元,他們買不起,只好把糧食曬在馬路上了。
據了解,糧食烘干是糧食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應對惡劣天氣、擺脫靠天吃糧的必要手段。近年來,我市農業機械化和土地規模化的發展,農機合作社經營能力的不斷增強,為糧食烘干機械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平臺和依托。據悉,凡是我市農民購置進入河南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的糧食烘干機械,中央和省財政累計補貼60%,農民只需負擔40%的購機費用。今年全市預計落實補貼資金548萬元,補貼烘干機械38臺。
市農機局負責人介紹,我市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糧食烘干機械化發展的推進條件日趨成熟。農機部門要求,各地要抓好宣傳、推廣和監管工作,產銷企業要保證質量、搞好售后服務,專業合作社要先行先試共同推進我市糧食烘干機械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