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屆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會議在石家莊舉行,會議總結了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成立以來取得的成績,明確了明年大豆育種的發展方向。
為促進大豆育種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提高育種效率,選育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針對大豆科研與生產的重大關鍵問題進行聯合攻關,推動大豆產業發展,2009年3月16日,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在石家莊成立。
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成立以來,積極組織學術交流等活動,創新新品種聯合鑒評,先后組織召開了10次學術年會,內容涵蓋育種、栽培、資源、分子生物學、農業機械、產業形勢政策等方向,分別組織了西北黃土高原大豆區和黃淮平原大豆區生產考察,增進了團結協作、促進了科研與生產結合。選擇在京、晉、冀、魯、豫、皖、蘇等省市生產上表現突出的16個大豆新品種,在7個省市進行了70個點次連續兩年的新品種聯合鑒定評價試驗與一年多省聯合示范。評價出冀豆17、鄭196、皖豆28、齊黃34等在黃淮海地區廣泛適應的高產穩產品種,為黃淮海區域大豆產業合理布局及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提供依據,推動了黃淮海區域整體育種研究的發展。
育種協作網十年來取得累累碩果。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網員單位在高蛋白、高產和抗病、耐逆大豆品種培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十年來,黃淮海區域審定大豆新品種283個,其中跨省市審定品種38個,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44個,分別是協作網成立以前十年的1.75倍、1.48倍、2.38倍和4.36倍,為黃淮海區域大豆生產提供了新的品種支撐。
與此同時,新品種屢創我國大豆高產紀錄。其中中黃301在河南新鄉連續三年畝產超過300公斤,冀豆17連續3年多點畝產超過300公斤,改變了我國數十年來大豆畝產不能多年連續突破300公斤以及大面積高產的歷史,促進了大豆生產發展。會員單位共獲得各級科技獎勵74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46項,國家級和省部級一等獎11項,獲得技術專利20項。
為解決黃淮海平原地區一年兩熟制,麥收后大豆播種出苗困難與農民焚燒秸稈問題,協作網與國家大豆產業體系專家在鄭州試驗站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展免耕播種技術研發。該技術可以在節省機械滅茬成本基礎上,同時進行秸稈覆蓋等作業,提高田間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做到節本增效。“十二五”以來,“黃淮海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被列為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重點任務。
作為協作網成員單位,河北省農科院近十年圍繞高產、優質、多抗的育種目標,通過聚合雜交、輪回選擇、回交導入等方法,育成高產優質大豆品種10個,包括高蛋白大豆3個(冀豆20、冀豆21、冀豆23)、高油大豆3個(冀豆17、冀豆19、冀豆22)、雙高優質大豆冀豆16以及脂肪氧化酶三種同工酶全部缺失的無腥大豆五星4號和黑皮青子葉大豆冀黑豆1號等品種。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高產廣適大豆冀豆17脂肪含量23.42%、蛋白質含量38.0%,為高油大豆品種。經南京農業大學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3個流行株系(SC3、SC7、SC11)。冀豆17應用范圍跨越了春夏播兩個生態類型區11個省市,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市推廣應用。
大豆烘干機_大豆烘干線_大豆烘干機械化_大豆烘干設備_環球糧機網【www.jianianhuahospital.com.cn】